干细胞R﹠D  
GMP级干细胞库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干细胞R﹠D>GMP级干细胞库
科技动态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日期:2013-11-11  浏览次数:388

一、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


       脐带是连接胎儿与胎盘的条索状组织,被覆鳞状上皮,称脐带上皮,是单层或复层结构,由羊膜延续过来。脐带的内部是两条脐动脉和一条脐静脉,血管之间是含水量丰富来自胚外中胚层的胶样胚胎结缔组织,称为沃顿胶质(Wharton jelly),充当血管外膜的功能。沃顿胶质中最多的葡萄糖胺聚糖是透明质酸,它是包绕在成纤维样细胞和胶原纤维周围的维持脐带形状的水合凝胶,使脐带免受挤压。沃顿胶质的基质细胞是成纤维样细胞,这种细胞可能参与了脐带的血流调节,间质的缩小导致脐血管的发育不全会引起胎儿的发育不良。脐带中无毛细血管和淋巴系统。根据结构和功能,脐带至少有六个特征性的区带,,从外到内分别是脐带上皮、羊膜下基质、裂隙、血管间基质(即沃顿胶质)、血管周围基质和血管。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指存在于新生儿脐带组织中的一种多功能干细胞,其来源分为4种:(1)来源于Wharton’s jelly(WJ);(2)来源于脐血管周围;(3)来源于脐血;(4)来源于脐静脉血管内皮下。它能分化成许多种组织细胞,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进展
      近来,有些学者通过不同的方式分别从人脐带不同的部位分离出了间充质干细胞。
      1999年Erices等从脐带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贴壁细胞形态表现为多核型的破骨细胞样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型的间充质样细胞两种,后者表达多种间充质祖细胞的相关抗原(SH2、SH3、SH4、ASMA、MAB1470、CD13、CD29、CD49)。
      2003年Romanov等首先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通过向脐静脉中注入胶原酶从脐带静脉内皮下层分离出纤维细胞样的贴壁细胞群,这群细胞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和间充质细胞的表面标志,证明了脐带组织中含有干细胞。
      Mitchell等人剔除了脐静脉血管壁,从脐带沃顿胶质中分离出一种成纤维样细胞,免疫学表明它既不属于平滑肌细胞也不属于内皮祖细胞并且具有多能干细胞的潜能,能表达干细胞的相关抗原和标记包括c-kit(CD117)及端粒酶。
      Sarugaser等发现培养后的人脐带血管外周(HUCPV)细胞呈现较高水平的成纤维样集落形成(CFU-F),进行骨诱导后,细胞快速增殖并分化形成骨结节。
      COVAS等从人脐带血管内皮和内皮下分离出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类似于BMSC的细胞,并表现出向脂肪和骨原分化的潜能。覆盖于WJ表面的脐带上皮(UCE)细胞被认为是来源于羊膜上皮组织。
      Mizoguchi等对UCE细胞进行分离培养时发现干细胞特征的细胞,该细胞不仅表达单层和黏液上皮角蛋白,而且还表达复层上皮角蛋白,能够转化和表达表皮细胞的表型。
三、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应用前景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目前已可稳定地在体外分离,且扩增迅速,免疫原性低,并且具有取材方便,无伦理学争议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研究工作者们的关注。
      张浪辉等的研究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异源性脐带血T淋巴细胞激活和增殖具有非选择性及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并且具有表达化学趋化因子及相关黏附分子的特性, 有利于实现自身的归巢定位并引导造血干/祖细胞的有效归巢与植入。已有多项研究证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特定诱导条件下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可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足够临床应用的神经元样细胞。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高的分化潜能,可向多个方向进行分化。它在骨、软骨、肌肉、肌腱、韧带、神经、肝、内皮和心肌等组织工程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1、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作用,可用于治疗红斑狼疮和硬皮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降低细胞或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提高细胞或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2、能促进造血恢复功能,与单一造血干细胞移植比较,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共移植能显著提高白血病和难治性贫血等疾病的治疗效果;
      3、能修复损伤或病变的组织器官,用于治疗骨和肌肉衰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肝病、脑及脊髓神经损伤和老年痴呆等。


上一篇:羊膜干细胞
下一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OEM:20110727220326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