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的危害巨大,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髋部骨折后一年之内,20%患者会死于各种并发症,约50%患者致残,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骨质疏松的常见诊断方法有很多,如X线平片、单光子吸收法、双能X线吸收法、定量CT、定量超声等,其中双能X线吸收法为WHO所推荐。
骨质疏松没有独特临床表现,早期多无特殊不适,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腰背酸痛、乏力、关节痛等表现,严重时会出现驼背、身高变矮及脆性骨折。

骨密度低下,骨质疏松和严重骨质疏松的骨头。
引发骨骼疏松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年龄、性别、家族遗传、绝经期、营养不良,不足的钙质和维他命D的摄取,运动不足、体重偏瘦、吸烟和酗酒。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希望通过促进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来治疗骨质疏松症。由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衰老已被证实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之一,移植健康的间充质干细胞增加干细胞增殖数量,加强成骨分化能力,促进骨形成,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选择之一。

间充质干细胞主要作用一是免疫调节作用,二是改善骨髓微环境。
“有的病人骨髓移植后,效果不好,医生会采用输入间充质干细胞,或混合输入脐带血干细胞的方式辅助治疗,促进细胞造血功能恢复。”对于部分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人,发生移植后植入功能不良时,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有补救作用。现在临床上有很多已经立项的科研项目,在研究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比如治疗排异反应,预防移植后的抗移植物宿主病,增加免疫耐受性等。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布于骨髓中,但是数量较少,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并且能向多种细胞系分化。

如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移植自体,同种异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或者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有效增加局部骨量,提高骨密度,增强骨力强度,改善局部骨质疏松情况,这为纠正骨代谢失衡,减少骨量丢失,增加骨量,从根本上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可能;脂肪干细胞能通过旁分泌的作用促进骨的修复,也能直接向特定细胞分化。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供交流学习及科普推广,涉及图片、音频、视频等相关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信息及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承诺,亦不代表本站观点。不对任何使用该内容造成的后果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如本平台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迅速做出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