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R﹠D  
GMP级干细胞库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干细胞R﹠D>GMP级干细胞库
科技动态
 
肾脏干细胞
日期:2013-11-05  浏览次数:347

一、肾脏干细胞来源


     肾脏是一个由几种不同类型细胞如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基质细胞等组成的复杂器官,有一个精密复杂的三维结构。肾脏的发生起源于肾索尾部的间叶细胞,诱导临近中肾管产生输尿管芽蕾,然后在输尿管芽蕾上皮细胞和后肾间叶细胞之间信息交互作用下得以继续进行。后肾间叶细胞在输尿管芽蕾的顶部浓集并向上皮细胞分化,也是间叶细胞向上皮细胞转化的过程,最后形成肾单位。未诱导的后肾间叶细胞由大量的间(充)质细胞组成。
     组织结合实验表明后肾间叶细胞是唯一的胚胎细胞族群,能被诱导肾脏形成。这些未诱导的后肾间叶细胞有一些能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故可认为是肾脏祖细胞。胚胎鼠的后肾间叶细胞拥有能分化成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的器官特异性祖细胞,标志胚胎肾脏干细胞的存在。
二、肾脏干细胞研究进展
     2004年,Challen等对鼠胚胎后肾间叶细胞进行研究证明,CD24和细胞粘合素一11(cadherin一11)是肾脏祖细胞在胚胎10天时间点的表面标志。
     2004年,Oliver等利用干细胞的低循环性给出生后3天的老鼠和鼠仔注射溴脱氧尿苷(bromodeoxyuridine,Brdu)后,用免疫荧光显微镜追踪观察2个月,发现肾乳头是成人肾脏干细胞壁龛。
     2005年,Bussolati等根据细胞标志物CD133的表达和造血标志物的缺失从成体人类肾脏分离出潜在肾祖细胞群。他们描述这些细胞具有多分化潜能,可以表达内皮细胞标志物以及具有自我增殖能力。
三、肾脏干细胞临床应用前景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有效手段之一,而术后各种免疫和非免疫因素常导致慢性移植物损伤,以及各种移植相关并发症常使移植物和患者存活率降低。目前对慢性移植物损伤尚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干细胞移植在慢性肾脏疾病的组织修复中显现了突出的优势。研究显示,异基因的干细胞不但可以进入受体的免疫器官,且可以较长时间存在。肾脏病药物治疗重点在于减轻肾脏损害,但通过对干细胞/祖细胞参与肾脏的再生修复及肾细胞更新的理解,可为今后临床肾脏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和策略,将来可通过干细胞/祖细胞植入,即发育成一个结构、功能正常的肾组织,形成自身的肾脏更新。
     目前,有几种方法可应用干细胞或祖细胞治疗疾病,如体内或体外应用生长因子(如HGF、VEGF等)增加干细胞/祖细胞数量;加强干/祖细胞自身的功能;另外,由于干/祖细胞具有归巢的功能,可直接到达损伤部位和目标组织,因而可用于靶向的细胞和基因治疗。虽然干/祖细胞为人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因存在技术上的难题以及伦理学问题,目前临床上肾脏疾病的干细胞治疗仍还在实验探索。


上一篇:心肌干细胞
下一篇:胰腺干细胞
OEM:201107272203261305